PKM(个人知识管理)基础知识
2014-08-10 (2015-05-05更新)
PKM简介
PKM是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简称,即个人知识管理。对于每个人而言,人类的知识总量可以看做是无限的,而个人能够掌握的知识是有限的。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总是要不断的学习各种知识,见到有用的资料也要不断收集。但是面对海量的知识,仅靠记忆是很难完全掌握的。我们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在需要的时候找不到某个资料(比如某个报告、某个公式、某篇文章),即使曾经看过很多次也还是有可能在需要的时候找不到,从而浪费大量时间。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还经常会在网络上下载大量书籍,但是却没有几本书认真看完过,事实上几十G,几百G的资料,一个人基本上是看不完的。本人就有这样的恶习,每见到看上去“高大上”或者个人专业、兴趣相关的书籍文章就下载,但是在下载了大量书籍之后,发现需要的时候仍然找不到,或者用过的知识,再次用时忘记了还需要重新找资料学习一遍。因此,必须要进行个人知识管理,尤其是内容管理。
PKM组成
PKM由CM(联系管理)、CM(内容管理)、TM(时间管理)、IM(咨询管理)四部分组成。
联系管理(Contact Management)
- 电子名片:交往后的名片记录,电子化,永久保存,单向;包括名片更新。
- 特性备忘:定期、不定期保持沟通联系。重要的需求、事件、关系投资等一一记录在案。
- 资源分析:对联系人进行简单分析,理清客户方向。
- 海量分组:把海量联系人分解成尽可能细致的分组,易查易找。
- 精确检索:事件触发时,能很快定位渠道和联系人。时间要快,匹配成功率要高。
我用的主要是和通讯录,微信,QQ。
内容管理(Content Management)
- 知识分类:建立一个个人知识库,有意识、主动接触新鲜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 文档管理:定期对个人的工作、生活、学习等文档资料进行归档整理。刻录光盘,永久保存,以备查考。建立个人档案库。
- 项目管理:对正在进行的工作、生活、学习等的项目过程性资料和过程控制必要的各类阶段性文件进行阶段性分类整理。
- 个人博客:对个人的人生感悟进行归类、存储、公开交流,丰富自我,提升修养。
这个我用的主要是硬盘、github、百度云、云笔记、文库等。
时间管理(Time Management)
- 日程管理:以天为单位,包括日程的计划、提醒、时间均衡、事后记录等。
- 任务管理:以周为单位,任务的重要性、紧迫性结构分析,任务进程控制以及信息记录等。
- 计划管理:以月为单位,本月月末,总结本月的工作、生活、学习情况,制订下一个月的各项计划。
- 生命管理:以季为单位,年度职业目标、生活目标、学习目标;每天的挑战性工作、错落有致的生活、沉醉自得的学习。
我用的主要是随笔记、高效待办清单、微提醒等。
资讯管理(Information Management)
- 资讯渠道:建立一个URL管理器,平时就注意积累各方面的资讯渠道、知识工具、检索工具,整理在册,评定信用等级。
- 每天必看:每天都必须浏览的n个网站。
- 定期必访:定期不定期必须访问的n个网站。
我用的主要是浏览器收藏夹、手机新闻。
PKM内容管理过程
PKM是一个知识获取、管理的过程,一般情况下主要是这样一个过程:学习→保存(积累)→共享→应用→创新
我个人在应用过程中,将其主要分为如下4个过程:
- 收集学习
- 学习什么
- 基础知识
- 兴趣
- 优势
- 学习程度
- 基础层次:基本素质
- 中间层次:专业知识
- 最高层次:最新技术
- 怎么学习
- 经典书籍、论文
- 专业信息,与人交流
- 跟踪最新技术
- 实践中学习、创新
- 学习什么
- 分类保存
- 保存符合自己发展需要的东西,个人认为兴趣也需要保存
- 分类保存
- 个人:个人资料
- 素质修养:个人素质提高知识,人文知识等
- 工作资料:工作文档、书籍、资料
- 兴趣:兴趣专业相关书籍、技术文档
- 项目:当前进行的工作,技术学习中的实验文件
- 娱乐:健身、运动、音乐、多媒体等
- 临时:网上临时下载文件
- 到哪里哪个人哪里可以找到知识
- 提炼共享
- 共享范围
- 五年以内新人:机构内、同事、朋友
- 五年以上:所在行业和领域
- 十年以上:整个社会
- 个人发展的基础:单位内部共享
- 共享渠道
- 网络:网站,QQ,论坛
- 传统出版:书籍、期刊、杂志
- 其他机会:复印资料、聚餐
- 共享范围
- 应用备份/创新
- 创新
- 摆脱惯性思维
- 蔑视一切不可能
- 创新三性:新颖性、实用性、可行性
- 创新工具
- 奥斯本检核表
- 思维导图
- 外行的忠告
- 创新
个人知识结构图
在我了解PKM初期对个人知识结构进行了简单分类,草稿示意如下: